在湖州两山农产品贸易有限公司的订单处理中心,系统提示音此起彼伏。近日,一批来自上海的批量采购订单刚刚确认,带着统一“两山农品”标识的“桑叶安吉白茶”礼盒,即将发往黄浦江畔。
“依托‘两山农品’这个区域公用品牌,我们的产品在长三角市场的认可度持续攀升,这样的订单现在很常见。”该公司运营负责人指着实时更新的销售数据屏幕介绍。屏幕上跳动的数字,正是湖州优质生态物产加速走向广阔市场、实现价值跃升的生动写照。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城市之一,湖州拥有丰饶的生态物产。如何让好生态孕育的好产品突破地域限制、释放更大价值?湖州给出的答案是:打造区域公用品牌。2023年11月,市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建设“两山农品”区域公用品牌工作方案。
蓝图绘就,行动迅捷。我市构建起“1+N+X”品牌运营体系,即以市级“两山农品”区域公用品牌为统领,有效整合“湖州湖羊”“湖州湖蟹”“湖州好大米”等区县特色产业品牌,联合众多经过授权、符合标准的优质农业主体,形成强大的品牌聚合效应,抱团“吆喝”,解开“酒香也怕巷子深”难题。
记者近日走进市区一家大型商超,“两山农品”专区格外醒目。统一标识的“湖州湖羊”、晶莹剔透的“湖州好大米”、包装精美的“安吉白茶”……琳琅满目的产品,吸引着顾客驻足挑选。这生动的场景,正是“两山农品”线上线下高效流通的一个缩影。线下, 产品已深度覆盖大型连锁商超、酒店、社区及区县网点,并通过近200场“两山农品·供销集市”活动深入基层、联动市外。线上,全面入驻11个主流电商平台,并借助自媒体矩阵持续引流。目前,超过3000种湖州优质农产品正通过这张立体网络畅销全国。
品牌的价值,最终要落进农户的口袋。在南浔区的红美人柑橘基地里,果农邵超群看着一棵棵果树,信心满满。“以前卖果靠自己吆喝,现在不一样了!”他指着一旁包装箱上醒目的“两山农品”标识说,“有了这个牌子,价格稳了,销路广了,连外地的订单都来了!”
品牌还串起了从田间到舌尖的全产业链。种植、加工、物流、销售环环相扣,产业真正兴起来了。这份“吆喝的力量”,还跨越千山万水,将长白山的甘泉、柯坪的珍馐,也纳入品牌的怀抱,共享市场红利。去年,“两山农品”品牌销售额突破3.54亿元;今年以来,品牌已助农销售额超过2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