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由市委、市政府推出的大型融媒体问政节目《政事面对面》第九期上线。节目现场,聚焦“养老服务”话题,邗江区、广陵区及市民政局、医保局、人社局、城控集团负责人直面市民关切,倾听群众心声,现场解决问题。
面对面问政,硬碰硬督办,实打实整改!自2023年6月28日开播以来,已有23位部门单位和县(市、区)、功能区主要负责同志走进演播室现场接受问政,其中前八期节目共上线92个问题,已整改完成82个,完成率89.1%,其他问题整改亦达序时。
聚焦“政”这个重点,用好“问”这个形式,《政事面对面》努力打造为民办实事的平台、展示政府效率作风的平台、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小事的平台。节目秉持“问政为民、为民问政”核心理念,坚持“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原则,通过构建舆论监督与工作督查“双闭环”机制,形成扬州特色做法——媒体监督指出问题、党委政府督查问责、各地各部门整改落实,推动解决了一批改革发展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同时,市委办会同相关部门,将“就事论事改”和“举一反三治”相结合,梳理问政中发现的普遍问题并研究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形成了一系列好制度、好办法,有力推动了扬州改革发展的制度创新。
让我们回顾《政事面对面》这一年半,看一件件百姓急难愁盼之“事”,如何上升为医食住行之“制”。
医:改善医疗服务,群众看病更舒心
“以前来医院看病,挂号、排队、缴费,楼上楼下跑,至少要花半天时间。现在通过互联网医院就能预约检查,太方便了!”昨天,记者在苏北人民医院门诊大厅回访,前来复诊的薛先生说。
记者还遇到了79岁的李奶奶,她因心脏不舒服前来就诊。志愿者主动上前询问,协助她完成挂号、缴费等手续,并指引她找到诊室。李奶奶感谢道:“我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也不会操作智能设备,多亏了这些志愿者。”
为方便老年人就医,苏北人民医院设置了多个敬老服务岗位,确保老年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服务。在门诊大厅的敬老服务站,志愿者热情地为前来就诊的老年人提供帮助。
3月19日,《政事面对面》第五期曝光了多个与医疗保障相关的问题,聚焦“如何减少大医院就诊等候排队时间”“如何让老年人方便就诊”等。
3月20日,市卫健委召开问题整改工作布置会,要求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围绕节目中反映的问题,立行立改、真抓实改,迅速拿出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形成工作闭环,同时举一反三,深入排查可能存在的类似问题,切实改善医疗卫生服务。
相关部门单位优化就医体验,支持多种形式预约挂号、优化复诊流程、开设弹性门诊、扩大互联网诊疗;提高服务热情,开展医务人员换位体验活动、优化志愿者服务、提供“敬老专窗”等“五专一快捷”服务;打击非法行医,开展“春雷”集中整治专项行动……这些举措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绩,获得了百姓的点赞。
在整改工作中,市卫健委等部门不局限于节目中反映的问题,而是进一步延伸到医疗卫生服务的方方面面,在全系统迅速开展改善医疗卫生服务专项整治行动,围绕民生健康需求,进一步完善政策举措,立足解决医疗服务“小事”,努力办好民生幸福“大事”。
针对“长护险”定点照护机构存在的问题,市医保部门不断完善照护服务协议、优化照护服务政策、加强监督管理,并组织各县(市、区)长护保险管理部门对失能人员照护服务不到位问题、承办商保机构服务大厅管理混乱问题和照护服务机构违规违约问题进行系统摸排和整改。此外还推出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目录管理、调整长期护理保险照护服务待遇、推进定点医疗机构医保服务点办理医保公共服务事项、实现生育保险院端直接结算等举措,进一步惠民便民。
食:市场环境焕新,市民购物更放心
“你看,现在这里的环境好多了!”
“马上还会搬到新市场,条件更好,设施更新。”
昨天,在江都中心农贸市场,正在买菜的李奶奶和张阿姨向回访记者介绍。
去年11月,《政事面对面》第三期聚焦扬州“农贸市场管理”问题,对江都中心农贸市场“脏乱差”等问题进行曝光。
江都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城管部门随即对农贸市场进行整治,对垃圾进行清理,并且对占道经营的摊贩划定经营区域。鉴于市场经营设施老旧、配套人员不足,有关部门向江都区政府提交了搬迁方案。目前,在江都中心农贸市场新址,一座总投资约2200万元的现代化高标准农贸市场已现雏形。江都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徐江介绍,建成后,江都中心农贸市场将整体搬迁。
同时,围绕让市民“买得舒心、吃得放心”,扬州全面提升农贸市场的标准化、规范化和智慧化水平,多措并举补齐农贸市场短板,让农贸市场既有“高颜值”,又有“烟火气”。
今年以来,扬州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市城管局等一直在有计划地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市市场监管局聘请专业公司设计,编制《扬州市中心城区农贸市场一场一策设计方案》,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截至年底完成12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我们全面提升农贸市场建设管理水平,高标准、高起点实施升级改造,按照‘一场一策’要求,集中对农贸市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市市场监管局市场处处长杨斌介绍,其中百分之三十都是“脱胎换骨”重建的。我市还成立国有公司统一负责区域农贸市场建设和运营,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街道“1+X”具体负责综合治理机制,每季度对城区所有农贸市场开展一次全覆盖暗访检查,起草颁布《关于加强中心城区活禽管理的通告》,充分依托属地街道(乡镇),全面推行活禽规范化交易。
小小一杆秤,连着大民生。电子秤缺斤短两问题一直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今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以智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为抓手,通过督促引导、压实责任、创新监管,在全市开展“一秤一码”监管试点,组织培训、检查、执法,维护电子计价秤市场秩序。实行“三个统一”(统一快检公示模板、统一快检公示方式、统一快检管理制度),实现农药残留检测“三定”(定检测人员、定检测时段、定检测总量),实施农贸市场食用农产品快速巡检和“你送我检”便民服务。同时,多环节综合整治活禽宰杀问题,从源头到市场、从宣传到执法,形成完整治理链条,提升市场环境。
不仅关注肉蛋菜,饮用水安全同样重要。宝应通过“点”上扩容、“线”上改造、“面”上提升,对多个镇的供水管网和城区老旧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及管网进行了更新。
住:居住条件改善,百姓住得更安心
15日上午,记者来到邗江区碧水栖庭小区35幢楼北侧,只见一个占地二三十平方米的充电棚停满了电动车。充电棚设置了20个充电口,上方的顶棚可为电动车挡雨,还贴心地摆放了擦拭灰尘的抹布。充电棚地面摆放了一只按压式灭火器,顶棚上还安装了2只灯笼式灭火器,确保充电安全。
“今年9月份充电棚装好后,我们电动车充电有了固定场地,充电安全也有了保障,过去普遍存在的电线私拉乱接的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一位取车的居民告诉记者。
8月29日,《政事面对面》第七期聚焦“居住环境”,曝光了碧水栖庭小区存在电动车乱停乱放、充电不规范等问题。
节目播出后,邗江住建部门、西湖街道、社区和物业等联合行动,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取得了居民满意的成效。在此基础上,我市及各地出台多项措施,为电动车充电设施建设开辟绿色通道,满足居民最基本的充电需求。
我市多部门还联合出台了《扬州市居住区、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建设改造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推进既有居民住宅小区停放充电场所建设,推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按照标准建设停放场所、充电设施,整治既有居民住宅小区地下、半地下停放充电场所消防安全隐患。市住建局指导各地按照方案要求,利用社会资源和部分财政资源,新增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7.1万余个。
针对小区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市住建局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该局建立问题清单,将整改情况与企业和项目经理信用信息挂钩,加强“回头看”,实施区住建部门、街道、社区、业委会以及物业企业“五方提升”行动,正在起草《扬州市住宅小区物业服务合同任期制指导意见》《物业服务企业退出住宅项目指导意见》和《住宅小区公共收益第三方审计指导意见》;印发《关于排查我市住宅小区地下车库渗漏问题的通知》,正在起草《扬州市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保函)管理规定》,在保修期限内建设单位可依此规定使用质量保证金委托维修;有效发挥“好地方红色物业”品牌引领作用,指导社区党组织充分运用“党建联席会”等制度,推出“四民工作法”,常态化落实电动自行车隐患问题全链条整治工作,发动社会资源和财政资源,在全市既有住宅小区新增充电端口。
针对酒店排风机噪声扰民的投诉,广陵区生态环境部门与相关酒店协商,提供技术支持,帮助酒店制定科学合理的噪声整改方案,使排风机噪声问题得到解决,不仅达到了“国标”,更达到了“民标”。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各县(市、区)也是动作不断:宝应对全县健身器材实行智能化管护;高邮全面梳排公共服务领域短板弱项,并通过民生一号文件加以解决;仪征与全市闲置地块责任人签订市容环卫责任书,消除失管、缺管现象;江都改建存量住房,建立“安居+产业孵化”模式……让老百姓实现安居。
行:出行通畅便捷,你我旅程更顺心
“高铁东站周边秩序井然,我们出行便利,等候网约车有专门的停车场,且有交警现场执勤。”近日,来扬旅游的张先生感慨,高铁东站的交通状况明显改善。
去年6月,首期《政事面对面》聚焦“交通出行”。扬槐岗交通拥堵、东站交通秩序混乱、车辆违停占用道路等问题受到群众关注。
节目播出后,公安部门迅速行动,明确整改措施和期限,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应。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多部门已形成长效机制。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和市公安局公交治安分局联合开展整治行动,多措并举治理违停乱象,对拉客、非法载客的黑车进行打击。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还成立工作专班,定期会商治理措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为破解农村地区交通事故频发、一线警力不足的难题,扬州公安因地制宜推动农村地区“一村一交通辅警”、劝导站建设,实现警力科学高效运转。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地区行政村驻村交通辅警配备率达100%,120处农村劝导站建设完成,国省道累计修复护栏2297块,优化交安设施路段46.15公里。公安部门还加强对公路设施的隐患排查,针对标志标牌破损缺失和急弯、临水、陡坡进行科学改造,加装红绿灯等设施,今年排查隐患457处,已整改442处,整改率达97%。
“停车难”是城市管理中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公安部门牵头开发“找车位”应用,全面提升城市停车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让群众出行更顺畅。目前,累计已有31.4万人次使用了“找车位”二维码,瘦西湖景区、个园-双东景区日间拥堵指数分别较往年下降24.9%、13.8%。创新打造“停车联盟”,今年在39个小区完成建设,增设1157个泊位。
我市公安部门还大力实施道路交通精细化治理提升行动,坚持疏堵结合、深耕善治,工作日高峰拥堵延时指数同比下降2.76%。开展重要节点整治,优化古城交通,推动解放岗、便益门岗、苏北医院周边交通优化提升。做好小微堵点改造,每周对市区道路运行质态进行分析研判,对市区交通堵点立查立改,今年以来对江扬大桥岗、司真岗、真江岗等25个堵点进行了整改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