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庆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以公共就业服务“五化”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我市打造市县乡村四级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完善街道(乡镇)、社区(村)综合服务平台就业创业服务功能,在1500多个村居配备1900多名专兼职就业服务人员,为辖区群众提供求职招聘、就业援助、政策补贴申请等服务。加强“三公里”就业圈建设,实现146个城市社区全覆盖,并延伸到农村社区和重点村,为群众提供就近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打造充分就业示范社区,建设高质量就业乡村,创成充分就业社区国家级4个、省级39个、市级65个,首批创建高质量就业5个乡镇、4个行政村。推进“家门口”就业,采取嵌入式、合作式等模式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或服务网点,推动就业服务向产业园区、商圈、银行网点等延伸。
推进重点群体服务精准化。我市围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菁英学子 才聚安庆”系列活动,组织职业指导大师、创业指导大师、技能大师“三师”进校园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本地高校毕业生1.86万人。聚焦困难群体,加强就业兜底帮扶,用好用足社保补贴、公益性岗位、分级分类就业援助等政策措施,今年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9445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576人,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772人。围绕乡村振兴和县(市)区特色产业发展,实施劳务品牌建设提升行动计划,“潜山源潭制刷”“怀宁江镇面点”“望江织女”“太湖膜都巧匠”等22个特色劳务品牌带动就业38万余人。
推进就业服务制度标准化。我市还推出人社领域提速升级、免申即享、即申即享、到期即享“四张清单”,整合优化26个服务事项,丰富政策兑现渠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基层平台规范化建设,明确社区公共就业服务主要职能,制定安庆市公共就业服务示范社区服务规范,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一次不用跑”,实施就业“百宝箱”计划,实行各项业务(服务)制度化、标准化。推进人社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改革,实现“进一扇门、取一个号、到一个窗、办所有事”。不断丰富“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围绕员工录用、社会保险缴费、企业职工退休、灵活就业等事项,通过数据共享、系统对接、部门协同、集成服务等方式,加强就业服务与社会保障、劳动关系、人事人才等业务打包联动。
推进就业信息服务智慧化。依托安徽省智慧就业系统和公共招聘网大数据平台,我市着力推进“互联网+公共就业服务”,基本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全流程信息化,40余项公共就业服务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其中就业创业证办理、就业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事项全程一网通办。通过系统数据比对,采取“免报直发”等方式兑现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让企业和群众便捷享受政策。今年以来,全市向11945户用人单位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6662.44万元,稳定就业岗位231897个。建立劳动力实名制信息数据库,入库城乡劳动力300万余人,对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进行动态监测和跟踪帮扶,有针对性推送政策岗位信息5万条次。
推进就业服务主体多元化。安庆常态化开展“2+N”招聘活动,持续开展“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打造“人社局长直播带岗”“老茂说·就业创业”服务品牌。截至10月累计举办“2+N”招聘会1210场,服务企业数26432户次,提供岗位118.3万个,达成就业意向数约4万人次。今年以来,已为87家企业协调解决用工15613人。以“内搭平台、外联老乡”为抓手,发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用,开展跨省劳务对接和现场招聘,为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提供服务。今年,全市50多家经营性人力资源机构帮助重点企业招工2万余人,兑现招工引才奖补资金68万元。(通讯员 侯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