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东线调水源头给北方送去14个“洪泽湖”

扬州关注长三角2024-12-14 来源:扬州日报阅读:145216

昨天是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10周年的日子。上午10时许,扬州市江都生态环境局技术人员王亮如往常一样,来到江都水利枢纽附近江都西闸检测点,蹲身将采水器放入水中,装满水后提起采样瓶送往实验室。检测结果显示:水质为“优”,达地表水环境质量Ⅱ类标准。

江都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的源头。清澈江水从这里起步,经由世界最大规模泵站群逐级“托举”,连续爬升13个大台阶一路北上,连通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受水区覆盖江苏、安徽、山东、河北、天津等地,直接受益人口超6800万。自2013年11月15日率先通水以来,江都水利枢纽共抽引北送江水433.7亿立方米,相当于14个中国第四大淡水湖——洪泽湖的储水量。此外,水文监测数据显示,扬州段控制断面水质连续11年为“优”,符合饮用水取水标准。

位处全球第六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区,GDP从2013年的3252亿元增至2023年的7423亿元,扬州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优”的?

冬日里的南水北调东线取水口长江三江营段,水清岸绿,飞鸟蹁跹。当地九圣村原党总支书记徐子忠退休后当起志愿者,每天巡江两三趟。“过去岸边有不少砂石场、小船厂,环境可没现在这么好。”他告诉记者,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当地关停了砂石场和小船厂,开展控源截污、水体治理、环境修复,构建河湖植被缓冲带。如今,这里不仅建起湿地公园,还成为全省首批“生态岛”试验区之一。“水质好不好,江豚来说话。”徐子忠说,目前该水域监测到江豚约30头,东方白鹳、红颈滨鹬等珍稀鸟类也来安家。

三江营的变迁,是扬州践行“两山”理念,扛起源头城市担当,护佑“一江清水向北送”的缩影。

近年来,扬州先后投入300亿元实施水源地保护、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涵养,积极推进沿江产业结构布局优化和转型升级,关停转移化工企业300多家;在全国首倡并规划建设江淮生态大走廊,累计退养还湖10.8万亩,建成南水北调源头公园、三湾国家湿地公园等十大生态中心,构筑起护水输水生态屏障。

按近十年全国万元GDP平均用水量67.3立方米计算,扬州累计北送江水433.7亿立方米,相当于有效支撑了受水区6.44万亿元GDP的增长。

“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站在江都水利枢纽目送清水北上,王亮感慨道,“扬州自古就有京杭大运河,如今又添南水北调‘新运河’。这条‘新运河’往北方输送的,不只是‘绿水’,更是‘金山’啊!”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