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召开,要求进一步明确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位、重点领域、关键举措,全力推动扬州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文化旅游名城建设提供强大文化支撑。本报今起开设“走近文化产业亮点”栏目,聚焦扬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未来,敬请关注。
11月8日,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会召开,市委书记王进健要求各板块各部门要培育壮大新兴业态,加快发展数字文化产业、微短剧产业、智能文化装备产业。仪征市委书记孙建年交流发言时介绍,仪征抢抓数字经济风口,推进数字与文化双轮驱动、深度融合,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动能持续增强。前三季度,仪征全市规上文化产业实现营收39.8亿元,其中数字文化产业实现营收3.6亿元,同比增长36.4%。
近年来,仪征持续在数字蓝海中挖掘文化产业红利,以扬州(仪征)大数据产业园为代表的产业园区极大地拓宽了仪征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和创新路径。“仪征将以大数据产业园为依托,加快推进文化数字化算力基地建设,打造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区域知名的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孙建年表示,仪征正大力实施全域数字化转型“十件事”,瞄准文化大数据、数字文化新业态两大主攻方向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每年新增规上数字文化企业5家以上。
数一数项目
“百亿云”接二连三飘向仪征城
在扬州(仪征)大数据产业园,机房楼宇林立,机柜指示灯闪烁,数字社会的“引擎”无声轰鸣,“超级大脑”正以每秒千万亿次的速度处理着海量信息。
大数据产业项目“数起云涌”,今年“4·18”期间,中联云港数据公司联合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总投资约150亿元的绿色文化数字化算力基地项目签约,成为落户仪征的第四朵“百亿云”。
从零起步,2018年,仪征这座滨江小城上空升起了第一朵“百亿云”——腾讯仪征东升云计算数据中心落户仪征经济开发区,总投资超百亿元,规划1.6万个高功率机柜。这是腾讯华东最大的自建数据中心,也是腾讯云在江苏规划的百万级服务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中第一个开服的主力项目,算力规模位列全国第一方阵。
腾讯云的建设,打响了仪征大数据产业的“头炮”,随后,中国电信(江北)数据中心、中国移动长三角(扬州)算力中心项目相继开工建设并投入使用,“三朵云”竞相媲美。
扬州(仪征)大数据产业园管理办主任华鹏介绍,按照规划,园区算力项目全部建成后,在4平方公里区域内,将容纳约150万台服务器、超10万架高功率机柜,算力能力将超30000PFlops(FP32),单位面积机架数与算力能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
“百亿云”为何接二连三飘向仪征?区位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仪征位于长三角地区的关键地带,地处宁镇扬核心圈层,扬州(仪征)大数据产业园距离国家算力网络一级骨干节点——南京仅有60公里,网络具备“一跳入算”的条件。“在一跳范围内,可以保证数据传输时速度最快、质量最优。”华鹏解释道。在此基础上,园区携手运营商打造长三角环网传输系统,直连杭州、湖州、合肥等长三角重要数据节点城市,全域辐射江浙沪皖。
“从扬州到上海网络单向传输延时实测不超过3毫秒。”华鹏说。
“百亿云”接二连三飘向仪征大数据产业园,催生仪征数字文化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乘法效应。
算一算效应
企业踏“云”而上“算”出新机遇
“算力”究竟是什么力?走进扬州新联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智能车间,只见搬运机器人将生产物料及时准确地搬运到各个生产工位,焊接机器人根据预定程序设计进行焊接作业。“我们的焊接生产线通过引入5G技术及网络,升级‘5G+’传感器,收集实时数据,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赵文果介绍,在产品检测环节,公司通过基于“5G+”的视觉检测技术,实现多工位在线检测,降低了劳动强度,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当下,算力之争已经成为企业科技竞争新焦点。扬州移动参与打造仪征汇众汽车底盘系统有限公司“5G工厂”,在算力的加持下,新一代视觉检测系统取代传统人工进行产品质量检测,设备综合利用效率大幅提高。
如今,算力已经成为和水、电、燃气一样的基础资源。全国设立八大算力枢纽、十大算力集群,中国移动长三角(扬州)算力中心位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集群的核心区域。中国移动扬州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宗迅怀表示,算力中心全部建成开服后,算力值可达3000PFlops,将不断提升数字基础设施的连接能力、运载能力、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融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为长三角区域企业提供多样化的数据算力服务。
截至目前,仪征累计建成省级“5G工厂”3个,5G融合应用项目14个,投资金额超5000万元。“5G工厂”已成为仪征信息化建设以及数字化转型领域的特色重点工作,在扬州全市稳居前列。仪征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加大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力度,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加强数字经济领域用地、用能、环境容量等要素资源配置保障,重点向数字经济重点园区、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倾斜。
想一想未来
“数字文化+”产业乘“数”腾飞
在仪征大数据产业园云谷·众创空间,一拨拨年轻的博士、硕士在此扎根,从无人机巡检秸秆焚烧、河道保洁巡查到“5G+”视觉检测技术场景应用开发,从一家实体门店商家“二维码”生成到商户交易数据分析“互联网+”,一个个“诞生于宿舍、成熟于众创空间”的项目,在这里开出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梦想之花。
聪明掌柜(江苏)科技有限公司服务对象为全国各地的实体门店商家,已拥有300多万实体门店交易数据和2000多万分地区、分行业用户使用数据,帮助线下品牌方和实体门店更有效地拓展市场、开展经营活动。“有价值的数据越多,数据多源融合形成的乘数效应就越强。”聪明掌柜公司高管谢炳建表示,仪征大数据产业园满足他们创新创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需求,将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与业务场景深度结合,通过“数字文化+”实现数据价值变现,赚足“第一桶金”。
近年来,仪征坚持把数字文化产业纳入该市“6群8链”产业体系总体布局,充分发挥腾讯、移动、电信等数字头部企业优势,做大做强腾讯云文旅大模型,促成电信与抖音、移动与抖音合作,中联云港绿色文化数字化算力基地、江苏算力、数领未来等一批优质项目签约落地。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围绕数字影视、数字娱乐等领域开辟新赛道,天联影视出品的电影《光明使者周维忠》获中宣部资金扶持,楚歌文化传媒前三季度营收增长200%。
目前,仪征正大力实施全域数字化转型“十件事”,明晰产业发展路线图和主攻点。对新落户数字文化及关联项目,从人才引进、设备投入、审批服务、资源要素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借力人工智能讲解、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打造仪博全景、十二圩“云上盐都”等数字展馆,推出“盐之有礼”非遗文创、世博园熊猫天团等文化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