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停摆1年多的项目又动起来了

湖州关注长三角2023-09-27 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阅读:140814
讲述人:南太湖新区人民法院康山
  人民法庭副庭长柯晓蕾
  在南太湖新区综合物流园区有一座新建的物流枢纽港,厂房完备、设施齐全,3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半拉子”的荒芜工地。
  当时,我接到了一件涉案标的额达8000万元的建筑工程合同纠纷。某施工公司起诉某物流公司在项目建设期间违约,并暂停了项目施工。这就是起初的物流枢纽港项目。
  该案的证据材料提交到我办公室时,足足堆了半米多高。在大半个月里抓紧时间看完所有案宗材料后,我发现不同于大部分民商事案件个位数的争议点,该案的争议点多达十几个,并且一环扣一环,调解难度极大。
  那段时间,我白天紧锣密鼓开庭、调解、调查,晚上反复翻阅案件材料,研究调解思路。几个月里,我们给原告、被告打了很多电话,但调解效果并不理想。我们联系被告后提供的多个调解方案,都没有得到原告的认可。
  调解迟迟没有进展,而司法鉴定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一旦鉴定准备材料集齐,原告完成审计费用移交,就没有任何调解的可能了。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我提议去一趟位于上海的原告公司,给双方当事人争取一次见面调解的机会。
  那天,我们早上7时30分出发,一路上不停地推想各种见面场景。原告相关负责人虽然接待了我们,但是在会议室里,双方负责人互不搭理,现场陷入沉默。
  谈判需要一个突破口,我当时提议不管今天双方能不能谈成,我们先试试看。然后我把案子里最尖锐的议题摘出来,引导双方进行协商。通过双方几轮拉扯、反复协商,一个双方都认可的方案敲定了。
  最尖锐的问题一解决,协商的信心就建立起来了。原告几位负责人从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到后来几次中途召集成员开小会商量方案,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细致。在双方反复较量、反复协商之后,合作方案一点点确定下来。最后,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临走前,原告代理人对我说:“柯法官,谢谢你,我没想到今天能把问题一次性解决掉,这大大减少了我们企业的损失。”  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15天内,项目就重新启动建设,就这样,这个停工已1年多的“半拉子”工程,终于又动起来了。如今,项目已建设完成。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南太湖新区是发展中的新区,很多项目工程都在入驻和建设,建设过程中,纠纷也层出不穷。面对积累的卷宗,想到等待中的当事人,我希望自己能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在最美新时代法院的建设中,为湖州的法治环境尽一份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