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走进光与影,看一座城的40年蝶变

嘉兴关注长三角2023-08-07 来源:嘉兴日报阅读:127253

运河之上,长虹卧波;海天一色,车水马龙。

“古老的石拱桥,现代的跨海桥。新旧之间,‘桥’见嘉兴,走进嘉兴。”在市档案馆,伴随着讲解员轻柔的述说,抚今追昔的光影之旅缓缓开启。

筹备近5个月,收集展品400余件,“走进嘉兴——日新月异40年”图片文献展日前正式亮相,下周起向公众开放。这场展览时点特殊——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嘉兴撤地建市40周年;主题宏大——展现嘉禾大地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映照南湖儿女意气风发的精神面貌;内容翔实——精选了40年来的大事要事,以丰厚的历史史料为支撑,遴选展览素材;意义深远——见证历史、启迪未来,让人们在红船起航地看见美好中国的模样。

40年间,不忘初心使命的砥砺前行,紧扣发展脉搏的实干争先,立足重要枢纽的开放奋进,城乡共富和美的跨越蝶变……一个个珍贵瞬间,都被捕捉成光影,凝结着直抵人心的温暖力量,汇集成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起航,红船引领奋斗路

走进主展区,“初心之地”迎面而来。两张被相框裱起来的泛黄图像,揭开两段决定嘉兴前途命运的难忘往事。一张是市档案馆引以为傲的珍贵馆藏档案——红船结构图纸。时间拨回到1959年国庆节,几经辗转重新建造的中共一大纪念船终于停泊在南湖之畔。如何将红船外观和造船工艺保存下来?很快,这张根据实物绘制出来的图纸便完成了,并于当年移交档案机构保存至今。

另一张“红头文件”则记录了“嘉兴市”的诞生。1983年8月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发文,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嘉兴地区行政公署,嘉兴市和湖州市分别设立城区和郊区。将原嘉兴地区的嘉善、平湖、海宁、海盐、桐乡五县划归嘉兴市管辖。

从七千年马家浜文化中走来,革命红船起航地嘉兴,自此翻开了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地区生产总值从1983年的23.27亿元到2022年的6739亿元,实现了289倍增长;财政总收入增长了261倍;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大幅跃升……

瞭望,从上海走向世界

古语云,四十不惑。对人的成长而言,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城市的发展,亦要有大视野、大通道、大格局。

背靠上海、面朝大海的嘉兴,向来懂得“借梯登高、借船出海”的道理。从20世纪80年代民间的“星期天工程师”,到1992年官方首次明确提出“接轨上海”的口号,坐拥区位优势的嘉兴,先人一步冲向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桥头堡”之姿展现出走向世界的胆识和决心。

在“枢纽之地”展区,一张1985年的工厂车间照片年代感满满。这家名为前进鞋业有限公司的企业,由桐乡、上海、香港三方联营,是嘉兴首家合资企业。11年后,另一张照片记录下嘉兴大厦落成典礼的盛况。这座位于上海浦东的综合性办公大楼,是嘉兴市委、市政府接轨上海的重要“窗口”。在这里,嘉兴举行商品展销会、招商洽谈会、科技引进会、人才招聘会等接轨上海大型系列活动。借助上海这个跨国企业多、外商往来多、项目资源多的大平台,嘉兴迈出了引进外资的坚实步伐。

“在上海举办嘉兴城市推介大会、支持嘉善‘双示范’建设、擦亮世界互联网大会金名片……我们还选用了许多新鲜的照片,更能反映出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推进一体化的成效,引起大家的共鸣。”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蝶变,在身边更在未来

40年间,人民生活和城市面貌会有怎样的改变?展览中,一个家庭主题实物场景吹来了一阵“怀旧风”。益友冰箱、海鸥电扇、皇冠灯具、大雁自行车,是红极一时的嘉兴轻工业“四大名旦”,再加上黑白电视机、缝纫机、收音机这些“大件”,组合成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嘉兴人的“家当”。而如今,科技感十足的汽车、家电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高品质的生活触手可及。

城市之变,更为震撼。展板上,1983年、1994年、2003年、2020年四轮总体规划图,从黑白到彩色,从小面积到大区域,宏观地反映了城市规模之变、体量之变、能级之变。把视角缩小,一组组城市地标的新老照片对比更让人深受触动、心生感慨。“浙北第一路”中山路旧貌换新颜,“森林中的火车站”成为“网红”,秀湖从无到有“变身”崛起的新城,南湖天地灯火辉煌点亮市中心……通过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重大项目建设,嘉兴用中心城市的蝶变,印证着“打造国际化品质之城”这个愿景。“看到日新月异的城市面貌,相信每个嘉兴人都会感到自豪和骄傲。”市档案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特别制作了城市景观明信片系列分享给观展市民,希望和大家一起珍藏嘉兴记忆,共创美好未来。”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