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扬州市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 93个地名入选

扬州关注长三角2023-08-03 来源:扬州网阅读:147210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治理功能和鲜明的文化特征。昨天记者获悉,市民政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地方志办公室等六部门近日联合发文,公布扬州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仁丰里、大淖巷、洒金桥等93个地名入选。

57个街路巷、36个古桥梁

“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在第一批古城、古镇、古村落评定基础上的延续,评定范围为专名沿用时间较长、地名文化内涵丰富、有重要传承价值、知名度较高的路、街、巷(里、弄、坊)、古桥梁名称。各县市区按照地名的得名时间、使用时间、词语文化特色、实体文化特色、认可度、知名度、珍稀性、续用意义等标准积极申报推荐,市级职能部门从时间因素、文化含量、影响程度、传承价值四个方面进行联合会审、评定打分。”市民政局地名处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专家研究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等程序,将57个街路巷、36个古桥梁类地名纳入市级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

此次入选的街路巷有:驻马街、叶挺路、堂子巷、南门大街、北门大街、府前街、东大街、状元桥街、中山路、大淖巷、馆驿巷、古孝子巷、里仁巷、仓巷、糙石巷、天宁巷、马驿街、北门小街、东关街、仁丰里、引市街、东圈门、南河下、古旗亭街、彩衣街、埂子街、苏唱街、洼字街、湾子街、新胜街、毓贤街、丁家湾、讲经墩(南、北讲经墩)、旌忠巷、马监巷、元宝巷、十八家、东(西)营、石将军巷、常府巷、螺丝结顶、书院巷、曹李巷(糙米巷)、石牌楼、雅官人巷、罗甸巷、南(北)柳巷、陈家湾街、竹西路、塌扒街、邵伯中大街(邵伯老街)、上河边、中陵街、繁荣街、进士街、大马头、南塘边。

入选的古桥梁有:广惠桥、嘉定桥、忠佑桥、傅公桥、鼓楼桥、胥浦桥、文状元桥、龙头关桥、壁虎桥、万福桥、务本桥、青园桥、文津桥、洒金桥、二十四桥(念四桥、廿四桥)、莲花桥(五亭桥)、月明桥、扬子桥、黄珏桥、大虹桥、黄金坝桥、雷塘桥、叶公桥、宵(小)市桥、大官桥、长春桥、问月桥、象鼻桥、公道桥、螺丝湾桥、永济桥、砖桥、吴家桥、马家桥、露筋桥、七闸桥。

坚定自信,留住乡愁

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工作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修订的《地名管理条例》的重要举措。扬州认真落实条例中“对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体现中华历史文脉的地名进行普查,做好收集、记录、统计等工作,制定保护名录”的要求,健全地名文化遗产名录的分类、分级、评定机制,深化优秀传统地名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按照《江苏省地名文化遗产评定办法(试行)》,自2022年至今共评定了129条市级地名文化遗产,涵盖了古城、古镇、古村落、街路巷、古桥梁等五类地名。

“一个地名承载着一方的历史记忆,一个地名‘照亮’着游子回家的路。”市地名专家黄继林说,地名是载体,文化才是灵魂。由于地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继承性,很多在社会其他领域已经难觅踪迹的社会观念、地理特征、语言习惯沉淀在地名中,让今天的人们还能了解到历史上多彩的自然、文化现象,使得老地名成为人类文明的记忆。新的“地名条例”规定要加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非常及时、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

据介绍,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公布后,扬州将结合城市更新改造、历史文化街区打造、环境综合治理、和美乡村建设等,强化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设立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碑牌,讲好地名文化遗产背后的故事,坚定文化自信,留住历史乡愁,弘扬民族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提高扬州市地名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