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意见》印发实施。之后,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支持革命老区加快发展作出了重要部署。
国家、省级层面陆续出台了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文件。2021年,《“十四五”特殊类型地区振兴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包括丽水在内的全国20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在振兴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同年,《“十四五”支持革命老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支持丽水在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中为其他山区地区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示范”。作为浙江省唯一一个革命老区重点城市,省第十五次党代会又赋予丽水“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的崭新定位。
回首过去五年,红土地上“绿生金”的老区故事在丽水这片革命热土不断上演。秀山丽水坚决扛起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使命,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积极探索“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之路,奋力打造更多的创新实践成果。
忠诚使命:守好红色根脉,新时代“挺进师”奋勇向前
“红色”是丽水的精神本底。
浙西南革命老区,包括丽水市所辖的9县(市、区)和温州市所辖的5个县。从2019年2月开始,丽水市委通过弘扬和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推动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践行走深走远,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丽水之干”注魂、赋能、立根,打响“红色浙西南、绿色新丽水”区域品牌……随之,以“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为内涵的浙西南革命精神作为党史学习教育中鲜活、生动的本土教材,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培训、主题党日之中,纳入各级党校干部培训课程,融入高校和中小学德育教学计划中,覆盖到基层群众之中,传播到海外华侨间。
五年来,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接续举办,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并推出纪念刘英烈士牺牲80周年、“风展红旗如画”国旗巡展、“红动丽水 挺进共富”大型红色故事宣讲等系列活动。
丽水在全国率先编制《浙西南革命精神弘扬和红色资源价值转化规划》,探索红色资源价值转化。
2022年,丽水以“央视老区行”为契机,积极争取央媒、省级媒体支持,展开了多维度的持续宣传,网络点击率创历史新高。
此外,首届革命老区好物节暨丽水市人才科技好物节在去年11月举行。丽水还推动广西百色、陕西延安、福建三明等11个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成立“革命老区人才科技联盟”。
2023年2月,第二届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丽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老区代表围绕革命老区的精神传承、振兴发展等方面展开交流探讨。大家现场观摩学习丽水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经验,丽水、赣州、三明、临沂等城市作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丽水“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成果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
会后第一时间,丽水又通过举办革命老区振兴发展暨双招双引重大项目签约仪式,促成89个重大项目成功签约,投资总额达1205亿元。
改革破难:用好红色资源,共同富裕先行示范
红色资源承载着革命记忆,是特殊的文化资源,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丽水高度重视探索红色资源价值转化机制,通过不断挖掘红色资源,推动红色乡村振兴、红色旅游发展两大行动计划,76个标志性重大项目启动实施,100个红色村镇加快振兴。
近年来,丽水发布全国首个红色乡村建设市级地方标准,实施红色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创建44个“红绿”融合发展示范乡镇、135个示范村,提升百条红色研学线路、10条红色之旅精品线路。
以红兴村,以红惠民,丽水通过重点打造遂昌王村口、龙泉住龙、庆元斋郎等红色美丽村庄和重点红色乡镇,建成一批具有鲜明“红绿”特色的融合发展示范基地(村镇),推出一批“红色文化+经典文创”“红色文化+民族风情”“红色文化+健康养生”等特色发展范例。
遂昌县王村口镇成为浙江首批5A级景区镇;龙泉市住龙镇生物多样性体验馆在住溪村开馆,系全省首批生物多样性体验地,以“红色小镇”基础设施和游客资源为依托,以生物多样性绿色资源赋能;松阳县安民乡安岱后村建设红色扶贫生态农业基地,融入红色元素,创新农产品包装,提升红军餐、红军茶、红军药文化内涵,提高绿色农产品附加值……
用好红色资源,增加绿色动能。丽水还在全国率先开展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工作,围绕生态产品“度量难、抵押难、交易难、变现难”问题,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核算体系、试点建设工作体系、价值转化政策体系、价值实现考评体系等机制,持续推动形成“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构建“市场化”实现路径,拓宽“产业化”发展空间,创新“数字化”实现手段……我市正着力破解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市场化交易、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等方面体制机制障碍,开辟了多条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丽水模式”,演绎更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共富故事。
为更好地创建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区,丽水如今正在高质量谋划编制示范区方案,立足国家所需、丽水所能、老区所盼,细化重大项目、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协议等四张清单,将在创新引领打造“金色”新增长极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推动形成“三大跃迁”协同并进。
跨山联海:升级丽甬合作,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问海借力”,解决开放“不足”难题。
2023年,浙江省政府印发《宁波市与丽水市对口合作工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提出推动宁波市与丽水市进一步深化合作,助力丽水市建设革命老区共同富裕先行区,携手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典范。
丽水市系统承接《方案》任务部署,推动每个结对县或开发区通过贷款贴息、项目直补、基金运营、国企入股等模式,谋划“一区多园”产业合作平台,打造革命老区“红绿金”融合协调发展标志性平台。
此外,丽水还将引导宁波市优秀企业助力浙西南革命文物遗址修缮保护和数字化建设,支持丽水实施“八八战略”实践基地培育工程,建设和提升一批红色文化公园、党史馆等项目;在宁波筹建丽水“山”字系展销平台,深化两地农产品消费帮扶合作;发挥宁波自贸片区的开放优势,加强与丽水的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协同对接,加强先进制造业领域合作,帮助引进一批牵动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丽水半导体、精密制造、健康医药等产业加快发展等。
山呼海应,双向奔赴。丽水不仅与宁波进行对口合作,同步还与其他长三角城市探索合作机制:杭州丽水数字大厦投入运营,上海张江丽水国际科创中心成为我市首个驻沪“城市会客厅”,并加紧建设义乌莲都大厦、宁波—丽水山海协作“飞地”等。这些合作不断在域外科创聚集地布局“人才科创飞地”,探索出“研发在当地、产业在丽水,工作在当地、贡献在丽水”的有效创新驱动模式,还促进了跨区域的深度融合发展。
不仅是“问海借力”,“跨山统筹”解决丽水布局“不优”问题。
近年来,丽水通过构建“一带三区”发展新格局,高质量编制实施“一带”南城生态工业、碧湖新城和“三区”经典文创、乡村振兴、特色风情等五个跨山统筹示范性平台建设方案。
“创新引领”,解决动能“不强”问题。
丽水正以超常规非一般的力度实施“双招双引”战略性先导工程。2022年,我市创造了招引大项目数、10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数、科技型大项目数、高校毕业生数、博士硕士研究生数“五项历史新高”。总投资100亿元的丽水特色半导体产业平台成为全市首个省级“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并落地全市首个百亿级项目,创成全市首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回首2022年,丽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设区市最高倍差缩小到1.58,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96,农民收入增速连续14年、低收入农户收入增速连续7年全省第一。景宁等4个县经济总量在全省山区26县实现进位,其中缙云迈进十强、松阳增速跃居首位。
丽水正变不可能为可能,“无中生有”培育形成浙江省第二条组链成群的半导体全链条产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合成革、滚动功能部件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为全国样板。
红色浙西南,绿色新老区,金色活力城。丽水正不断在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上开展变革性实践,逐梦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以勇当新时代“挺进师”的精气神,推动老区未来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