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是“出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新的赶考路上,丽水交出了一份市域社会治理“高分答卷”。
市域社会治理,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头连着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20年,我市被中央政法委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列入试点以来,丽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把试点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坚毅笃行“丽水之干”,以永做新时代“挺进师”的奋进姿态优体制、防风险、促善治、守底线、创特色,稳步从“平安”迈向“长安”。作为全省试点负面清单和省平安考核一票否决事项“两个零发生”的设区市之一,丽水连续18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市”,人民群众安全感多年来保持在全省前列,先后荣获“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和浙江省首批“二星平安金鼎”。
锚定“长安杯”绘就平安底色
“在丽水创新创业,平安总在身边。”“选择丽水,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重要原因。”新、老丽水人在丽水工作生活的体验,直观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平安底色。
丽水人口居住分散,既有连片集中的“空心村”,也有流动人口大幅超过常住人口、人口比例倒挂的“集聚地”。特殊的地理条件和人口状况,给市域社会治理出了不少难题。
直面难题而解题,近年来,丽水市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坚定“创建平安浙江示范区、打造全国最平安城市”中长远目标,制定出台《平安丽水2025行动纲要》,同心共筑“长安梦”,创新“平安报表”管理法,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推进试点。
“一子落而满盘活”,加强党的领导正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关键环节。三年多来,我市始终把加强党的领导摆在突出位置、贯穿于市域社会治理全过程,着力构建“四级书记亲自抓、党政领导一起抓”的创建格局。在被正式确定为试点市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即主持召开试点工作推进会,吹响了创建号角,每到重要阶段更是率先垂范、靠前指挥、精心指导推动试点任务落地见效。此外,还专门批准建立试点创建专班并实体化运作,统筹推进试点任务落实落地。
坚决维护政治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
“有矛盾纠纷,能找到道理说得清、问题解得明的地方。”“对于我们老年人,安全就是出了急事难事,总有人站出来帮我们一把。”“不担心盗抢骗。”关于安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体会,这些体会汇聚成了朴素的“总体安全观”。
丽水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维护政治安全放在首位,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筑牢政治安全的钢铁长城。结合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活动,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全力打好反恐怖斗争组合拳,提升全民意识和能力。发挥反邪教协会作用,出台最高10万元的有奖举报制度,开展全市网格员反邪教业务大练兵,推进邪教组织打击清剿和教育转化攻坚。健全维护意识形态工作机制,打造“中国仙都祭祀轩辕黄帝大典”等文化地标,以正能量培德育人。
聚焦让安全触手可及,组织开展系列专项行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治安领域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全省第一。针对群众普遍痛恨的电信网络诈骗,开展“精准滴灌”式靶向宣传,2022年损失金额下降幅度全省最高。策划“九地福娃邀您扫黑恶”主题宣传,推进行业乱象“无死角”整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营造全民扫黑浓厚氛围。创新推行“一村(格)一警”模式,深化警源治理警网协同,“矛盾纠纷警源智治”入选省数字法治好应用。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最大限度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吸附在市域。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落实领导接访约访下访制度,推动信访积案动态清零。常态化开展“党群连心·网格走亲”活动,以网格走亲助推除险保安、共同富裕等中心工作,4891个网格、1.36万个微网格、5.9万名“专兼联”力量,共同浇灌基层社会治理丽水品牌。配套推广“浙丽网格”应用,获时任省委主要领导肯定。创新推出家门口的“共享法庭”,成为全国基层法庭改革样板。迭代省级“141”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率先形成市、县、乡、村、网格五级通讯录,联动贯通大综合一体化执法监管数字应用、“12345”政务平台等模块,事件办结率达99%以上。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持续完善风险平时管控、战时应急体系,构建了公共安全风险隐患全域感知网。开发“天眼守望”综合智治应用,成功预警各类风险隐患2248件次,入选省数字化改革首批“最佳应用”。开发小流域地质灾害综合预警项目,累计排查地质灾害风险隐患1628个。聚焦山区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态势,创新推出“丽道安”应用场景,入选全省数字法治系统最佳实践案例。针对独居老人、残疾人等安装智能火灾探测器4.5万个,多次成功预警有效避免人员伤亡。
深入贯彻落实网络强国的重要部署,构筑更加安全、清朗、有序的网络空间。依托全国重点侨区资源,市主流媒体开设海外账号195个,丽水好声音“借网出海”。成功破获“11·5”特大网络贩毒情报专案等一大批重特大案件。
打造具有丽水辨识度的“五治”体系
市域社会治理,是一个系统性、先导性都很明确的总体工程。在前期不断推进总结中,丽水摸索出了一条以政治为引领,法治、德治、自治、智治统筹的“五治”体系。
充分发挥政治引领的先导性、根本性、决定性作用,通过举办新时代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机关内部“最多跑一次”改革暨市域社会治理丽水实践研讨会,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国家试点“丽水实践”课题研究和“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主题研究,引领社会治理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深入实施法治保障工程,创新实施司法公正感受度提升工程,推广“司法公正在线”应用,开展执行终本案件出清专项攻坚,深入推进“发挥法治保障”认领项目建设,推动形成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法治环境。其中,创新应用“司法网拍智能监督系统”获评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一等奖,法律监督年度报告制度写入最高检报告并在全国推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经验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上作重点交流发言。
实施“德润处州”工程,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建设。我市制定实施的《丽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得到中央政法委点赞肯定。开展“信用丽水”建设,推广个人生态信用分“绿谷分”,社会诚信度评价全省第一。聘请全国十大守信人物“诚信奶奶”陈金英担任“诚信履行代言人”,引导教育被执行人主动履行债务,被写入2023年全国“两会”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创建“平安丽姐”品牌促平安家庭建设做法在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上作重点发言。“爱心厨房”等3个志愿服务项目获得全国青年志愿者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充分发挥自治强基作用,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积极构建“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社会治理体系。深入实施“红耀绿谷、强基共富”工程,迭代升级“领雁学历提升计划”,村主职干部大专以上学历从上届的21%提升至62%。深化运用党建联建机制,探索推行“镇乡组团”“街乡共治”新模式,持续推广“阳光票决”“民事村了”“季宅模式”等一批富有丽水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落实党建统领网格智治,建立实施社区事项准入制度,健全基层减负长效机制,推动“1+3+N治理团队”全面入格,最小单元平均服务人员从470人降至160人。每万城镇常住人口拥有专职社工人数从2022年年初的6人增长至16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实现全覆盖。
坚持适度超前、实战实用、共建共享、安全经济,发挥智治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数字化水平。精准锚定数字法治赛道,“司法公正在线”“深化司法网拍监督一件事”“浙丽网格”“矛调精灵”“河湖面治理”“执法宝典”等一批场景应用发挥实效。“天眼守望”“浙丽保”“益林共富”等应用被评为全省最佳应用,“疫指通”“技能百事通”等应用获时任省委主要领导点赞。2022年市政务服务线上线下“一网通办”率达98.37%,居民服务“一卡通”应用评价居全省前列。“智慧流动医院”应用场景累计服务偏远山区群众达6.6万人次。
“好山、好水、人长寿”是丽水留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民风淳朴、平安和谐愈发成为这座城市宜居、宜业、宜游的内涵。丽水市将以新时代“挺进师”的奋斗实干,持续优化治理结构,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努力为中国式现代化的丽水实践提供坚强保障,推动平安丽水建设由“平安”迈向“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