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魅力长三角 >> 资讯频道 >> 关注长三角

以高质量发展实际行动 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

扬州关注长三角2023-03-13 阅读:136473

春意盎然,春启生机。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集中系统地阐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质量发展。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政治高度,深刻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重大原则和重要举措,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高质量发展、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方向。

3月10日下午,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提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反复学习体悟、系统研究部署、全面贯彻落实,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扬州落地生根。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扬州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要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增进人民福祉,坚定信心、勇毅前行,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中作出更大贡献。

牢牢把握必由之路,建设有影响力的区域产业科创高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回望发展,全市坚持产业科创和科创产业双向发力,聚力打造长三角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产业科创名城。过去一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扬州创新生态指数首次跻身长三角城市前十。全年累计新招引认定科技型企业53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入库2930家;新获批高新技术企业712家,累计达1774家,居全省第七;12家企业入库省新一轮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行动,居全省第六;2家企业获批省研发型企业,实现零的突破;16家企业入选省高新区瞪羚企业,居全省第六;29人入选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列全国城市创新能力百强榜第30位……全市创新动能不断积蓄,经营主体发展势头持续强劲,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成果越加明显。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科技创新是‘关键变量’,是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市科技局局长王友芳说,科技部门将牢记嘱托、砥砺奋进,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

人才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市人社局局长季培均说,扬州将在稳就业、强社保、聚人才、促和谐、优服务上发力奋进,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加强战略人才力量建设,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精准招引“高精尖缺”关键人才和领军人才,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我们将政企联手开展大中专学生来扬、留扬、返扬专项服务行动和产业工人队伍提升、乡土人才队伍壮大计划,建强用好科技镇长团、科技特派员、科技副总、产业教授‘四支队伍’,动态优化各类人才政策。”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打响“追梦来扬·‘州’到爱才”品牌。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引发了扬州企业家的强烈共鸣。

“总书记要求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更坚定我们开展自主创新的信心和决心。”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生长山说,将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夯实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努力把宝胜打造成为线缆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长期以来,我们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产品不断迭代始终站在行业发展的潮头。”晶澳(扬州)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亚菲说,晶澳正在建设20GWN型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片项目,部分厂房已封顶,计划7月份设备安装,9月份投产达效,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预计年可新增开票销售160亿元,加上现有产能,预计今年晶澳扬州公司开票销售超过300亿元。

……

大家表示,走好“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一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有影响力的区域产业科创高地。

牢牢把握战略基点,打造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从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到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再到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指明方向。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让民营企业倍感振奋。”扬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勤说,信心足才能底气足,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渐复苏及自身产能优势的持续强化,今年公司业绩有望稳中向上,营业收入有信心突破70亿元。

重点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龙骨”。市工信局负责人钱峰介绍,今年扬州将聚焦先进制造业集群和重点优势产业,努力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今年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5%、工业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0%,新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总量占全市比重提升1个百分点,单位GDP能耗降幅完成省定目标。”

重大项目是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今年以来,全市项目建设快马加鞭。一季度,全市计划开工项目228个,总投资172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2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4个项目,总投资和年度计划投资分别增长68.7%和84%。“下一步,扬州将细化用好产业招商图谱,深入推进大使招商、以商引商,更加注重基金招商、科技招商,强化全生命周期服务管理,持续实行‘家家到、月月看、季度比、半年评、年度考’推进机制,全面形成项目建设谋划储备一批、开工建设一批、竣工达产一批的生动局面。”市发改委主任胡春风说。

园区是高质量发展的“载体”。扬州经开区管委会主任朱柏兴说,经开区将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持续聚焦项目、聚力保障,全面开启园区“二次创业”现代化新征程的“两聚一新”战略,始终围绕“三新三高”主导产业,完善产业招商图谱,编制补链强链年度指引,聚焦行业龙头企业、链主型企业、骨干企业和特色产品、关键环节的重点企业,创新基金招商、以商引商等招商方式,开展重点攻坚突破,推动新兴产业链“从小到大”、优势产业链“由大变强”。

政策支持为高质量发展“撑伞”。“今年,财政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将更大。”市财政局局长杨蓉介绍,除了进一步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之外,财政还将加大力度支持经营主体加快发展,市级设立3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打造一批具有突出引领力的龙头企业、较强控制力的链主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骨干企业;设立4.2亿元市级产业科创名城专项资金,助力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安排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7亿元,保障人才政策精准落地……

大家认为,牢牢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基点,必须始终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进一步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二次创业”、优化提升营商环境等组合拳,持续打造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牢牢把握必然要求,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经济要发展,乡村必振兴。写好乡村振兴的大文章,关键在于牢牢把握“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必然要求,加快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

江都区吴桥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江都区以及扬州市的菜篮子基地。走进园区,全景玻璃结构的外观让人眼前一亮。园区内,成片的蔬菜、花卉长势喜人,数字化的设备更是科技感十足。

“近年来,园区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业’,创新应用5G、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打造现代化农业智慧科技园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江都区吴桥镇副镇长、吴桥现代农业产业园负责人许良祝说,园区未来将建成集绿色种植、科技示范、科普教育、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业园区,助力江都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我们始终秉持科技兴园、产业强园、生态活园的发展理念,重点发展优质稻麦、水禽水产、花卉苗木及农副产品加工等主导特色产业。”扬州高邮国家农科园管委会副主任、卸甲镇镇长刘玲表示,下一步,园区将以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为目标,突出科技属性、立足产业升级、强化示范带动,重点建设扬州大学(高邮校区)二期工程、扬州大学作物基因组学和分子育种实验室暨种子创新研究院、农副产品加工集聚区等重点项目,着力发展集采摘体验、休闲观光、生产加工等于一体的现代田园经济集群,努力以高档、高端、高质的项目助推园区高质量发展。

“农业农村系统将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建设农业强市为目标,统筹谋划,务实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雍有瑜表示,今年我市粮食面积稳定在582万亩以上,新改建高标准农田20万亩。下一步,还将推动4个超百亿级重点全产业链和10个县域特色农业产业链集聚发展;有效整合项目资金70亿元,持续打造彰显运河文化、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产业带和风光带;新建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22个、农村人居环境示范点80个;扎实推进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以上;深入推进创业富民,新培育高素质农民6000人;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年增长5%以上。

牢牢把握最终目的,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饱含人民情怀,让扬州干部群众倍感温暖。

守护人民幸福安康,“一老一小”是篇大文章。自2002年起,扬州连续21年出台“一号文件”聚焦民生幸福,补齐民生“短板”,守护“一老一小”,是历年民生幸福工程的亮点。扬州持续推进颐养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全力打造共同富裕、人民幸福的“好地方”。

聚焦“幼有善育、学有优教”,致力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市教育局局长殷元松表示,将全盘谋划全市教育改革发展,协同推进学前教育普惠健康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高等教育优质创新发展,全面构建高质量的扬州教育体系,为科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奠定坚实基础。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今年,扬州将有一批卫生健康实事项目让百姓得实惠。市卫健委主任赵国祥介绍,今年,市妇女儿童医院A地块将投入使用、启动B地块建设;启动市中医院新院区、市应急救援中心、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改扩建项目;全面实施医养结合和托育机构布局规划,关注“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保障;落实育龄妇女“两癌”筛查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民生实事项目,打造“优生之城”,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让人民幸福安康,老百姓说好才是真的好。”党的二十大代表、江苏“时代楷模”、广陵区曲江街道文昌花园社区党委书记郑翔,隔三岔五就去看看社区新打造的文昌花园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新生育政策实施后,社区0-3岁的孩子逐渐多了起来。这些孩子没到入园年龄,如何照料成了很多“上班族”的烦恼。文昌花园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去年开张,首批30名婴幼儿在育婴师的呵护下快乐成长,“带娃难”迎刃而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郑翔按照党建区域化的思路,将社区408名党员划归14个网格特色党支部,让每个党员有事做,特别是把“一老一小”照顾好。

阳春三月,微风渐暖,麦苗青青,油菜花黄。在仪征市沿江村,以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道德模范周维忠名字命名的党员服务队比往日更加忙碌。村里数百台配电箱上贴着党员服务队“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铭牌。周维忠表示,要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作用,继续为乡亲们办好事、做实事,并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探索农业农村生产机械化、电气化、智能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努力把党的好政策落实成老百姓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全面从严治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我们将坚决贯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推动正风肃纪反腐向纵深发展,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提供坚强保障。”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市纪委监委将推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扛起“两个维护”重大政治责任,紧扣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战略举措,围绕“三新一高”等重大战略部署强化跟进监督,坚决纠治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确保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同时,全面营造“干部敢为”的浓厚氛围,坚持引导和纠治齐发力、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头雁效应和雁阵格局相促进,落实“三个区分开来”,以良好环境、鲜明导向、整体合力激励干部敢为,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综合效应,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振干事创业激情、矢志团结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苏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江苏发展成就,对江苏未来寄予厚望,为我们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增添了奋进动力,部机关全体同志深受教育、深受鼓舞、深感振奋。”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组织部将牢记“扬州是个好地方”的殷切嘱托,深刻理解把握“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深刻理解把握“四个走在前”的重大任务、深刻理解把握总书记对抓好当前工作的重要要求,突出大抓基层导向,大力推进“绿扬先锋”工程,接续实施建阵地、提待遇、促增收“三项行动”,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突出堪当重任要求,常态化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支持和鼓励“干部敢为”,锻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突出战略支撑定位,构建人才发展新格局;带头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建设“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的模范部门,为把“好地方”扬州建设得好上加好、越来越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地沿着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前进。”广大党员干部一致表示,将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任务,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道路。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