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创造更加良好环境,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为此,黄山市中小学教师纷纷称赞。
数学教师刘金龙介绍,他集班主任、行政管理、教学工作于一身,身兼数职,满负荷运转。其他教师也一样,校长还要上课。在这样的情形下,老师被抽调现象依然存在。一人离开,工作任务分给他人,无疑加重负担。同时,因忙碌,抽不出外出培训时间,也影响能力提升。希望加大教师招聘力度,充实更多新鲜力量。就检查评比而言,交过的材料下次还交,重复劳动,可考虑建档,提高效率。另外,一些非教学类事务进校园影响教学质量。此次减负是好事,盼加快落实。
英语教师钱方勇说,社会实践必不可少,但要与学习相得益彰。比如学校组织学生参观自来水厂,了解自来水净化过程,让所学化学知识与现实结合,既促进掌握知识,也增加阅历,值得提倡。反过来,个别部门为完成任务,不考虑学生现实需求,开展进校园活动,就加重了教师负担,不利于教书育人。还有些监考任务,抽调教师参加,应征得本人同意。减负是真正为他们着想,进一步营造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化学教师巫阳告知,每年检查教案,要求重新撰写。其实可灵活操作,能用的保留,再补充创新内容。评比优秀教师,如果只注重成绩,不考虑敬业、创新等因素,不利于教育高质量发展,束缚教师能动性发挥,也是一种负担。减负要有具体清单,扎实推进才能取得实效。
叶堂秋是英语教师兼班主任,从安庆师范大学毕业后供职于民办学校,如今有4个年头。她觉得,社会活动不宜与上课冲突。期末考试在即,学生需有一个良好复习环境。对民办学校而言,教学之外的工作基本能在学校完成,教师能安心、静心从教。
某学校有关负责人宋向阳建言,学校都设有校本课程,实施综合教育,各种社会事务进校园可让学校选择,合理编入,这样既不影响教师正常教学,也更好促进学生成长。为教师减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有力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