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陕西探索
国内智能制造2019-12-29
阅读:4930
智能制造就是陕西省转变工业增长方式、重塑工业增长动力的重要抓手 在传统装备制造大省陕西,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快了从制造向“智造”转型的步伐。目前陕西智能制造配套全产业链已初现雏形,省内大型装备制造企业的智能化生产线数量正快速提升,陕西实现制造强省目标可期。 “智造”带来产业升级 “以往24人倒班作业,生产线上的轴承重达18公斤,每天操作工要搬几十次,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现在,这条生产线仅需6人操作电脑,就能完成零件制造的全部工序。”指着车间里的一条生产线,法士特集团智能制造研究所的一位负责人说。 据介绍,这家企业近年已自行建成30多条智能化生产线,除少数高端机器人,智能生产线上大部分设备都是自行生产的,系统集成也是自己打造。预计未来生产线可容纳700到800台智能机器人。 同样,西安比亚迪汽车生产车间内,流水线上几乎不见人影,飞舞着的全是各式机械臂。一辆汽车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都可以实现无人化或智能化操作。 事实上,陕西省近几年在航空航天产业、电力装备、轨道交通等各领域的生产企业都因智能化改造而提质增效。今年,陕西还在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面,特别是对机械、冶金、建材、纺织等产业的改造提升方面加大了力度。很多企业把主攻方向放在了工业制造领域。 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股份公司研发生产的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已获得了国家机器人关节减速器团体标准制定权。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公司的7000米自动化钻机占据全国陆上新增石油钻井市场的半壁江山。该公司钻机分公司经理贺环庆介绍说:“相比于传统钻机每班次需要十几人操作,7000米自动化钻机只要5~6人即可正常操作,更安全高效,设备损耗也少。” 除了大型工业企业、科研机构外,陕西还有大量深耕工业“智造”领域的民营企业。西安百思拓微机器人有限公司研发的双臂协作机器人,部分技术全球领先。 数据显示,陕西省作为人工智能发展基础的计算机、通讯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近年均保持了40%以上的增速。 打造“智造”高地 为加快推进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陕西省先后制定了《陕西省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方案》《陕西省机器人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成立相关机构和组织,开展了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作,已形成一批智能制造典型企业,认定了一批智能制造第三方服务机构。 陕西省工信厅厅长张宗科表示,智能制造是陕西省转变工业增长方式、重塑工业增长动力、实现追赶超越的重要抓手。目前全省工业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重要环节,必须抓紧智能制造发展机遇,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到2020年,陕西装备制造业的“智造”水平将完成嬗变。其中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将取得重大突破,智能制造装备基础和支撑能力明显提升。 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陕西全省共有31所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在机器学习、图像识别、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26个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国家级科研成果。未来,借助于丰富的科教资源,陕西人工智能水平将获得极大提升,为陕西打造智能制造高地提供足够的科技支持。 按照规划,2020年陕西省14个重点产业将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换言之,到那时,陕西的传统装备制造产业将彻底跃升为装备‘智造’产业。”张宗科说。
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视频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